Skip to content
  • 最新
  • 版块
  • 东岳流体
  • 随机看[请狂点我]
皮肤
  • Light
  • Cerulean
  • Cosmo
  • Flatly
  • Journal
  • Litera
  • Lumen
  • Lux
  • Materia
  • Minty
  • Morph
  • Pulse
  • Sandstone
  • Simplex
  • Sketchy
  • Spacelab
  • United
  • Yeti
  • Zephyr
  • Dark
  • Cyborg
  • Darkly
  • Quartz
  • Slate
  • Solar
  • Superhero
  • Vapor

  • 默认(不使用皮肤)
  • 不使用皮肤
折叠
CFD中文网

CFD中文网

  1. CFD中文网
  2. Fluent
  3. 各位老师好,我用fluent计算翅片管的传热,采用非稳态的方式计算,对时间步长有些疑惑

各位老师好,我用fluent计算翅片管的传热,采用非稳态的方式计算,对时间步长有些疑惑

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Fluent
15 帖子 4 发布者 11.6k 浏览
  • 从旧到新
  • 从新到旧
  • 最多赞同
回复
  • 在新帖中回复
登录后回复
此主题已被删除。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。
  • 李东岳李 离线
    李东岳李 离线
    李东岳 管理员
    写于 最后由 编辑
    #3

    @如果随风 理论上时间步长越小越好,不过如果时间步长大一些,也不发散,可以看看结果再做决定。

    http://dyfluid.com/index.html
   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://cfd-china.com/topic/8018

    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如 离线
    如 离线
    如果随风
   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
    #4

    @东岳 好嘞 我去试试 谢谢老师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C 离线
    C 离线
    cccrrryyy 超神
    写于 最后由 编辑
    #5

    你需要更精细的去判断收敛,不光是看残差。像这个有壁面的,可以监测壁面的受力、热流等等;选一些监测点,观察一下温度速度压力等等的变化。残差达到多少才算收敛是人为定义的,虽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,但不同算例不一样。先保证算对了,再去考虑时间步长的问题。FLUENT推荐的迭代步数是20-25,大于这个太多不如用更小的时间步划算,但一定要先保证算的是对的。

    I don't want to survive, I want to thrive.

    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如 离线
    如 离线
    如果随风
    在 中回复了 cccrrryyy 最后由 编辑
    #6

    @cccrrryyy 谢谢老师,您说的这些我还真没注意到,我去计算一下再来请教,十分感谢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H 离线
    H 离线
    huoyanxiadebing
    在 中回复了 如果随风 最后由 编辑
    #7

    @如果随风 你给的公式是关于CFL数的,并且CFL数设为1,CFL数取1是按照全显示格式推出来的。FLUENT中是全隐式算法,CFL数可以取大一些,其实全隐式算法对CFL数几乎没有要求,如果你用的湍流模型是RANS模型,取的时间步长只要保证收敛即可,对于瞬态传热问题,本身收敛时间就长,需要计算很长时间,不过你的模型是轴对称的,为减少计算量可以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

   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H 离线
    H 离线
    huoyanxiadebing
    在 中回复了 huoyanxiadebing 最后由 编辑
    #8

    @huoyanxiadebing 最后轴对称模型不对,说错了。对于加速收敛得问题,有人是采用稳态流场瞬态传热做的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H 离线
    H 离线
    huoyanxiadebing
    在 中回复了 如果随风 最后由 编辑
    #9

    @如果随风 不知道你的网格做的怎么样,网格的质量也会影响迭代的步数

    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如 离线
    如 离线
    如果随风
    在 中回复了 huoyanxiadebing 最后由 编辑
    #10

    @huoyanxiadebing 谢谢老师,这是我的网格,质量0.5以上,横纵比有些大:
    92b52245-b061-4ed5-a3dc-138e73a1ecdf-image.png
    1ac8ac30-e9e3-4152-94ad-bb1532d9de60-image.png

    我按上面 cccrrryyy 老师的提示,监视了 速度、温度、压力的变化,发现他们都在波动,甚至还没达到周期性变化,可残差曲线是收敛的趋势。由于我想保证它每个时间步长内,都要在30步内收敛,所以采用的时间步长是0.000001s,现在才算了,0.0188s。我在想这是算的时间还不够吗?我都算了好几天了,有点纠结要不要算下去。请老师指点。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C 离线
    C 离线
    cccrrryyy 超神
    写于 最后由 编辑
    #11

    怎么个波动法?有图么?可以的话把残差也放上来看看

    I don't want to survive, I want to thrive.

    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如 离线
    如 离线
    如果随风
    在 中回复了 cccrrryyy 最后由 编辑
    #12

    @cccrrryyy 在 各位老师好,我用fluent计算翅片管的传热,采用非稳态的方式计算,对时间步长有些疑惑 中说:

    可以的话把残差也放上来看看

    谢谢老师指导!
    这是残差曲线:
    16d0a3bf-db59-4f41-a87d-c31e98a754d8-image.png
    升力系数曲线:
    dce64f7d-d003-4338-9c3b-6621ddc83eb5-image.png
    升力系数不知道为何在第一个时间步长内会飙升到19000这么大,我剔除这个数据后,将其余的数据进行了绘制,结果如下:
    9f76c6bd-961a-4e07-b66b-a8eefe80c3a0-image.png
    这里我也很疑惑,我看文献里都是在0上下波动,请问老师,这种情况又是为啥?

    这是我的速度、温度、压力曲线,它们的监测位置是最后一排管的翅片外缘处:
    38495c26-fed7-4b52-9d8f-7eb04ee387c7-image.png
    28eaad95-beb3-42b1-82db-c3dfad0972a9-image.png
    8357e822-e7a6-440a-b9ad-588a7a8bc89c-image.png
    49555058-53c4-433a-9e85-1bb15f6a589d-image.png

    考虑到上述监测可能不对,随后我检测了计算域出口处的平均温度:
    0680a4c5-a729-49ad-b520-9b60aa3be9e6-image.png
    14cf1396-b078-4ed9-8692-a57f1b09fa9d-image.png

    我总觉得我那里弄错了,恳请老师指点!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C 离线
    C 离线
    cccrrryyy 超神
    写于 最后由 编辑
    #13

    刚开始升力系数太大可能是因为顺态计算一开始流场还没建立起来,所以根据公式算了个很离谱的数字,后面看起来还行。你监测的这些量好像大概0.016s开始之后就相对稳定了。绝对没有变化是不太可能的,只要不是突然变大或者变小那就比较正常。

    不知道你的结果跟实验比较或者跟常识比较吻合度高不高。升力系数那个东西如果你这个这么大但是人家都是0,可能你计算方式有问题,建议再检查一下。

    网格可以的话再细一点,或者直接用三角形吧,四边形有些地方网格变化太剧烈了,比如两个半圆之间过渡的那里。忘了问了,这个是湍流么?你用的RANS还是LES?

    I don't want to survive, I want to thrive.

    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如 离线
    如 离线
    如果随风
    在 中回复了 cccrrryyy 最后由 编辑
    #14

    @cccrrryyy 在 各位老师好,我用fluent计算翅片管的传热,采用非稳态的方式计算,对时间步长有些疑惑 中说:

    那个东西如果你这个这么大但是人家都是0,

    好嘞 谢谢老师指导,我把网格优化一下再尝试一下。 我用的是RANS(k-w-sst),跟实验数据对比时,发现有些数据差的很离谱,我怀疑就是因为没收敛,所以我在重新计算,对每个工况都进行了变量的监测。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  • C 离线
    C 离线
    cccrrryyy 超神
    写于 最后由 编辑
    #15

    kOmegaSST和kEpsilon印象中是比较好收敛的两个模型,其他的用起来似乎都不太顺手,当然最重要的是结果正确。

    I don't want to survive, I want to thrive.

 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

  • 登录

  •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。
  • 第一个帖子
    最后一个帖子
0
  • 最新
  • 版块
  • 东岳流体
  • 随机看[请狂点我]